• /li>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宣教之窗 >> 正文
宣教之窗
联系我们

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

地址:南通崇川区环西路华威园6号楼 

电话:0513-85050229,0513-85050228

宣教之窗

立冬 | 养生人的冬日食谱

作者:超级管理员 来源:本站 日期:2025-11-07 17:15:46 人气:563

《黄帝内经》云: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”,此为冬日养生之总纲。立冬伊始,人体阳气潜藏,阴气渐盛,饮食之道,在于顺应天时而“养藏”。此刻进补,核心在于 “无扰乎阳” ,通过滋养、温热、熟软的食物,助阳气闭藏,为阴精积蓄根基。


冬日阳气内收,最易寒气侵体、津液耗损。茶饮当以温润、散寒为主,为身体构筑第一道温暖防线。

桂圆红枣茶:益心脾,养血安神。特别适合气血虚弱所致的手脚冰凉、面色萎黄及失眠多梦。

桂圆肉:性温,味甘。归心、脾经。补心安神,养血益脾。

红枣:性温,味甘。归脾、胃经。补中益气,养血安神。

制作方法:取桂圆干5-6颗(去核)、红枣3枚(掰开去核),一同放入杯中,冲入沸水,盖上杯盖焖泡8-10分钟,待茶汤温润后即可饮用。

生姜陈皮茶:温散中焦寒湿,行气和胃。是预防和缓解风寒初起(畏寒、鼻塞、清稀白痰)的佳品,也适用于日常脾胃虚寒、食后腹胀。

生姜:性微温,味辛。归肺、脾、胃经。发汗解表,温中止呕。

陈皮:性温,味苦、辛。归脾、肺经。理气健脾,燥湿化痰。

制作方法:取生姜3片(带皮洗净)、陈皮1瓣(撕成小块),一同放入壶中,加水约500毫升,煮沸后转小火再煎煮5分钟,滤渣饮用。

食材推荐:

黄芪:补气固表,利水消肿,适合气虚乏力、易感冒者。

黑豆:活血利水,滋阴补肾,适合肾虚耳鸣、腰膝酸软者。

杏仁:止咳平喘,润肠通便,适合冬季感受风寒引起的咳嗽气喘,兼有肠燥便秘者。


粥品是冬季养胃的最佳载体,能徐徐补益阴液,健脾养胃,固护后天之本。

南瓜小米粥:温中养胃,宁心安神。非常适合脾胃虚弱、消化不良者作为晚餐,能改善睡眠质量。

南瓜:性温,味甘。归脾、胃经。补中益气。

小米:健脾和胃,滋阴安神。

制作方法:小米100克淘洗干净,南瓜200克去皮去瓤切成小块。一同下锅,加水煮成粥即可。

四神安脾粥:健脾固肠,补虚安中。源自经典名方"四神汤",平和温润,特别适合冬季脾胃虚弱、消化不良、大便不成形的人群,帮助夯实后天之本。

茯苓:健脾宁心,利水渗湿。

山药:补脾养胃,生津益肺。

莲子:补脾止泻,养心安神。

芡实:益肾固精,健脾止泻。

制作方法:将茯苓、山药、莲子、芡实等量配伍(各15-20克),提前浸泡2小时。与大米一同煮粥,至所有食材软烂即可。本品性味平和,可作冬季日常调理之用。

食材推荐:

白扁豆:健脾化湿。适合脾虚湿重、便溏腹泻者冬季温养。

燕麦:健脾和胃,润肠通便,适合脾胃虚弱、便秘人群。

花生:润肺养胃,健脾益气,适合冬季燥咳、反胃少食及营养不良者。


冬季菜肴应遵循“秋冬养阴”原则,在温补的同时注重滋润,避免燥热伤津。

当归生姜羊肉汤:温补气血,驱散寒邪。此为医圣张仲景名方,是冬日阳虚、血虚体质者的首选,对手脚冰凉、畏寒怕冷、面色苍白有极好效果。

羊肉:性温,味甘。归脾、肾经。益气补虚,温中暖下。

当归:性温,味甘、辛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。

生姜:性微温,味辛。归肺、脾、胃经。散寒解表,温中止呕。

制作方法:羊肉500克切块焯水,与当归10克、生姜30克(拍松)一同放入砂锅。加足量清水,大火烧开撇去浮沫,转小火慢炖1.5至2小时,至羊肉酥烂,加盐调味。

板栗烧鸡:健脾温中,补肾填精。此菜脾肾同补,尤其适合冬日感到精力不济、腰膝酸软、脾胃虚寒的人群,是一道强健有力的平补家常菜。

鸡肉:温中益气,补精填髓。

板栗:补肾强腰,益脾胃,养元气。

制作方法:

鸡肉块500克焯水备用,生板栗仁15颗去皮。锅中放油,加入姜片、葱段爆香,下鸡块煸炒至微黄。烹入料酒、生抽,翻炒均匀后加入板栗和适量热水,小火焖煮30分钟至汤汁浓稠,最后加盐调味即可。

食材推荐:

党参:健脾益肺,养血生津,适合肺脾气虚所致的倦怠乏力、气短心悸、食少便溏者。

牛肉:益气血,强筋骨,适合气血不足、筋骨酸软、中气下陷者。

胡萝卜:健脾和中,养肝明目,适合冬季视力模糊、皮肤干燥及脾胃运化无力者。



    标签: